
所有軟式內鏡在每一次的使用后均需要徹底的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滅菌。
對內鏡而言,除了進入無菌組織、器官,或接觸破損皮膚與黏膜的內鏡必須進行滅菌,其余情況均應進行高水平消毒;而對其他器械而言,若只與完整皮膚接觸而不與黏膜接觸,宜低水平消毒或清潔。
通常而言,內鏡洗消的標準處理流程如下:

如果是手工操作,在清洗掉內鏡上所沾染的大分子物質之后,應按照下圖流程進行消毒或滅菌:

其中,對消毒劑的選擇涉及多個方面。首先,必須是高水平消毒劑,在保證消毒效果的同時也要兼顧與材料的適配性、安全性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根據《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軟式內鏡的消毒劑建議選用鄰苯二甲醛、戊二醛、過氧乙酸、二氧化氯、酸性氧化電位水、復方含氯消毒劑,也可選擇其他消毒劑;滅菌劑可選用戊二醛、過氧乙酸,也可選用其他滅菌劑。

這些消毒劑分別有哪些優缺點?我們選擇了其中的三款進行了羅列。
01 GA戊二醛
①有效濃度≥2%;氣管鏡消毒≥20分鐘,其它內鏡消毒≥10分鐘,分枝桿菌污染內鏡消毒≥45分鐘;可用作滅菌劑,滅菌時間≥10小時;
②對皮膚有刺激性,對金屬腐蝕性低;受有機物影響小,穩定性強;
③應配合內鏡清洗消毒機使用或手工操作,在手工操作時,應遵循規范,將消毒液注滿各管道,浸泡消毒。
戊二醛對皮膚、眼睛和呼吸具有致敏性和刺激性,可能引發醫務人員的皮炎、結膜炎等等病癥;
不僅如此,戊二醛易在內鏡及清洗消毒設備上形成硬結物質;且可能在皮膚上留下黃染
02 OPA鄰苯二甲醛
①有效濃度:0.5%-0.6%,消毒作用時間≥5分鐘,不可用于滅菌;
②PH值中性,對金屬的腐蝕性輕;性能穩定,幾乎不受有機物影響;
③既可以使用機械處理、也可以手工操作;在手工操作時,應遵循規范,將消毒液注滿各管道,浸泡消毒。
鄰苯二甲醛的一大特點是它與蛋白質結合所產生的“灰染”現象。
鄰苯二甲醛接觸蛋白質后可快速使其變性,并在皮膚、洗槽和環境表面形成灰色殘留,需要額外進行清除。
與戊二醛相比,鄰苯二甲醛消毒液對分枝桿菌的殺滅效果更明顯,其他還有廣譜、高效、低腐蝕等優點;但同時,“灰染”和其不能滅菌的特點則是在選擇鄰苯二甲醛時要考慮的問題。
03 PAA過氧乙酸
①有效濃度:0.2%~0.35%,消毒時間≥5分鐘,滅菌時間≥10分鐘;
②高水平消毒與滅菌時間短,可去除固化物;穩定性較低;
③使用方式:宜配合內鏡清洗消毒機使用。
過氧乙酸有著優越的消毒能力,能夠在足夠短的時間內達到高水平消毒;同時,過氧乙酸的氧化能力使其可以作為滅菌劑來使用。
而另一方面,它的性質不穩定,普遍對金屬具有腐蝕性,并且有著較強的刺激性,在配制使用時應注意防護。
